首页 > 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发行日期 | |
■ 2010年2月5日 |
|
纸张及页数 | |
■ A4纸、260页+CD | |
价格 | |
■ 7,800元/冊(含国内邮资) | |
内容介绍宣传彩页 | |
可印刷PDF 约8.8MB |
眺望10年后的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和竞争结构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今后仍将突飞猛进,但很少有人能立足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角度详细预测市场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汽车社会发展状况,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所经历的过程完全不同。也正如此,中国出现许多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常理无法解释清楚的现象。就像很难通过天气预报准确预测风云变幻的天气一样,对中国乘用车市场所做的短期预测也很容易发生变动。
但是,无论短期内天气如何变化,正如气候变化有其中长期发展规律一样,从较长的周期着眼,通过搜集详细资料和分析数据,仍能逐渐理清左右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各种要素。本调查报告的特色在于,通过分析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及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消费者爱好,充分展示中国市场的成长性和特点、政策影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基于上述基础性研究,透视30个乘用车品牌的2020年事业战略和前景,分析各品牌的产品计划和今后的竞争变化趋势。
本调查报告将预测的焦点置于截至2009年底中国乘用车市场所具备的中长期发展潜力上。今后,尽管基于突发事件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市场仍将在短期内不断变化,但是通过综合考虑提前消费、以及与之相反的消费观望等现象,本书力求能够帮助各位明确汽车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规律及增长方式。
衷心希望本调查报告能够成为从事中国汽车事业的各位读者的有益参考书,助您事业更上层楼。
中国 分系列乘用车销售规模及市场份额的长期推移
(国产车及进口车的合计)
(国产车及进口车的合计)
目录
▼第2章 | ▲PAGE TOP |
第1章 |
|
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展望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未来- 1 |
|
1. 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国内市场呈现多样化形态,汽车保有率将维持在低于
GDP增长率的水平 2 |
|
2. 消费群体攻坚战:在中期内主攻小型中级车市场,长期亟待培育新新人类消费层的忠诚度
4 |
|
3. 只有不断强化成本竞争力,才能在买方市场上获胜
8 |
|
10 |
|
22 |
|
6. 乘用车产品改款:通过新旧交替旨在占领市场,改款周期缩短至3~5年
32 |
|
7. 品牌强化战略:在推进多品牌体制建设和更新标志的同时,如何整合销售网络成为课题
38 |
|
8. 乘用车技术开发战略:在加强研发体制建设和扩大投资的同时,
日益重视建立国内外合作机制 40 |
|
9. 乘用车参数分析(1):在消费需求向小型化转移的背景下,销售价格、排量、
车身尺寸、重量也由上升趋势转而下行 42 |
|
10. 乘用车参数分析(2):备受关注的AT、CVT等装备率上升,女性需求带动黄色、
红色的构成比上升,悬架系统日趋多样化 46 |
▲第1章 / ▼第3章 | ▲PAGE TOP |
第2章 |
|
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政策法规动向
-政府鼓励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 51 |
|
1. 汽车产业政策:政策制定日趋活跃,有关壮大汽车产业的新能源政策动向值得关注
52 |
|
2. 车检制度:公安部于2009年实施新的国家标准,报废标准的提高有助于扩大换购需求
54 |
|
3. 汽车流通制度:通过反垄断法规范新车销售,如何实现二手车销售的现代化成为待解课题
56 |
|
4. 汽车进口制度:整车进口关税下调至25%,允许KD生产后高级车组装事业有望扩大
58 |
|
60 |
|
6. 汽车安全法规:2006年C-NCAP启动,与发达国家同步的法规建设提速
62 |
|
7. 汽车税制:继修订消费税・购置税后,正式出台燃油税
64 |
|
66 |
|
9. 国产汽车品牌的汉字标注规则:由政府出台的保护政策,通过汉字标注强化本土品牌影响力
68 |
▲第2章 / ▼第4章 | ▲PAGE TOP |
第3章 |
|
乘用车各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及展望
-多重消费者群体培育出不同用户爱好- 71 |
|
1. 车型分类:调整乘用车分类方法,将细分车型从7个增至12个,以此满足不断细化的市场需求
72 |
|
74 |
|
3. 微型车(A)・小型车:在民族系制造商积极行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的背景下,
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 78 |
|
84 |
|
5. 大型中级车(D):日系凭借约5成份额维持高收益水平,2010年市场有望扩大至
200万辆规模 90 |
|
6. 准高级车(E1)・高级车(E2):欧洲制造商以7成份额占据主导优势,撤销进口零部件
管理办法后市场必将放大 96 |
|
7. 豪华车(F):消费税提高导致需求低迷,但内陆地区日渐增
多的新兴超富裕阶层将成为扩大市场的原动力 100 |
|
8. 跑车:欧洲系独占7成市场份额,在2010年代销量缩小的同时奢侈款式的
消费需求有望增强 104 |
|
9. MPV/B・C-MPV:以日系低排量车型为中心形成30万辆上牌量规模,
作为休闲交通工具将在2020年扩大到86万辆市场规模 108 |
|
10. SUV:日韩品牌的中端产品带动市场扩大,依托充足人气有望维持市场需求
112 |
▲第3章 / ▼第5章 | ▲PAGE TOP |
第4章 |
|
各地区的乘用车保有・需求特征及展望
-内陆地区汽车社会的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117 |
|
1. 汽车社会化的地区差异:经济增长分处不同阶段,多重消费结构不断深化
118 |
|
120 |
|
3. 华北沿海地区:以北京和山东为主乘用车普及加速,小型车需求有望增大
124 |
|
4. 东北地区:农村地区消费增长将带动乘用车市场翻番,到2020年有望增
至100万辆规模 128 |
|
5. 西南内陆地区:2010年代个人市场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力量,
个人保有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 132 |
|
6. 西北内陆地区:依托重工业背景获得586万辆的保有规模,到2020年以C级车为
中心有望将乘用车上牌量扩大到237万辆 136 |
|
7. 中部内陆地区:以河南省为中心力争实现738万辆保有规模,依托C细分市场旨在2020年
形成258万辆上牌量规模 140 |
|
8. 海南省:“燃油附加费”推动低油耗日系车独占鳌头,2020年需求将达7万辆
144 |
▲第4章 / ▼第6章 | ▲PAGE TOP |
第5章 |
|
各主要城市的乘用车需求特征及发展潜力展望
-精确分析乘用车消费的差别和特征- 147 |
|
1. 2020年22个主要城市的汽车社会化特征分析:影响汽车保有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
平和城市近郊的人口构成 148 |
|
2. 北京市:旺盛的公用及个人购车需求创造出全国最高保有率,交通问题日益严峻有
可能导致政策调整 154 |
|
3. 上海市:经济萧条导致消费需求向低价车转移,受车牌拍卖制度的影响预计
2010年代车市增长缓慢 156 |
|
4. 天津市:以小型车为扩销重点,到2020年乘用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万辆
158 |
|
160 |
|
6. 重庆市:重点着眼于小型车的扩销,到2020年力争乘用车市场规模迈向30万辆规模
162 |
|
7. 厦门市:凭借C级车主力扩销,力争2020年城市私家车保有规模达40万辆
164 |
|
8. 深圳市:力争2015年汽车保有量达150万辆,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166 |
|
9. 杭州市:C/D主流细分市场稳持60%的上牌量,为实现2020年26万辆规模分系列
小型车的竞争形势值得关注 168 |
|
10. 武汉市:以B・C级车为中心旨在2020年实现16万辆上牌量,
低排量及新能源车型的投放竞争值得关注 170 |
|
11. 成都市:低排量车型占据约7成的上牌量,2020年汽车保有量有望实现270万辆规模
172 |
▲第5章 / ▼第7章 | ▲PAGE TOP |
第6章 |
|
2020年乘用车各品牌的事业战略
-各企业力图发挥最大品牌效应- 175 |
|
1. 分系列分品牌乘用车市场的2020年增长展望:日·中·欧维持三足鼎立,
大众及现代汽车有望扩大份额 176 |
|
2. 大众:2018年有望实现在华销售200万辆,在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上力争通过增产、
强化销售网和加强本地研发成为最大制造商 180 |
|
3. 奥迪:力争2013年在华销量超过德国提高至25万辆
182 |
|
4. 丰田:力争主要依靠EFC和HV赢得市场份额,雷克萨斯在推进本地化生产的同时如何
强化品牌影响力值得关注 184 |
|
5. 通用:到2013年形成200万辆生产体制,在2020年前通过投放雪佛兰小型车有望扩大
A・B级车市场份额 186 |
|
6. 本田:到2020年除本田品牌之外,在华两家合资基地将分别推出自主品牌
188 |
|
190 |
|
8. 福特:因出售沃尔沃被迫调整生产的影响较小,加强新款车型投放扩大在华市场份额
192 |
|
9. 马自达:在福特出资下降后亟待加强独立运营能力,通过扩充销售网和开展车贷、
提高CS强化销售能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194 |
|
10. 现代汽车:2012年形成90万辆生产体制,2020年继C级车后计划扩大
D级车市场份额并强化品牌竞争力 196 |
|
11. 起亚:力争2010年确立43万辆生产体制,凭借C级车产品和扩充销售网络进攻2、3级城市
198 |
|
12. 宝马:扩建沈阳基地并加快新车型投放,增加SUV及小型车构建与奥迪相抗衡的体制
200 |
|
13. 梅赛德斯-奔驰:形成从小型车到超豪华车的多样化产品线,提出短期内超过宝马、
长期内构建10万辆生产规模 202 |
|
14. 铃木:以长安重组昌河为契机重新分割在华事业,力争通过投放全球战略车型扩大事业
204 |
|
15. 菲亚特:经历与南汽、奇瑞的合作失败,力争通过在广汽菲亚特投产小型车及SUV收复失地
206 |
|
16. 三菱汽车:培育进口车事业力争2015年销售10万辆,在合资伙伴重组背景下
2020年在华战略不明朗 208 |
|
17. 奇瑞:加强多品牌运营能力及构建利基产品体制,力争2015年形成150万辆生产规模
210 |
|
18. 吉利:推进高级化战略的同时向多品牌体制转化,销售网的分割成为课题
212 |
|
214 |
|
20. 比亚迪:以F3为中心增强盈利能力并扩建销售网络,作为最大节能车制造商积极扩充产品线
216 |
|
21. 海马:2010年销售15万辆C级车的目标令人担忧,预计在2020年前销量增长仍将放缓
218 |
|
22. 华晨:将乘用车产品线扩充至SUV,致力于增强国内南北2大基地的产能
220 |
|
23. 荣威/MG:整合销售网及平台后仍坚持产品的差异化,如何明确MG的品牌定位值得关注
222 |
|
24. 一汽:截至2010年投放基于6大平台的16款车型,力争中长期年产能达300万辆
224 |
|
25. 广汽:力争2010年乘用车销售110万辆、2011年自主品牌产能达40万辆
226 |
|
26. 北汽:为实现150万辆的中长期乘用车产能目标,加强自主品牌乘用车
开发事业及推进收购战略 228 |
|
27. 长城:B级车“炫丽”和B-MPV“酷熊”上市,2009年乘用车产销目标为6万辆
230 |
|
28. 东风:2010年力争销售乘用车135万辆,其中风神S30等自主品牌车72万辆
232 |
|
29. 力帆:为在2010年前投放8款乘用车,与上海同济同捷合作强化开发能力
234 |
|
30. 江淮:2010年计划基于4个平台投放7款乘用车新产品
236 |
|
31. 欧州超豪华车:以华东为中心垄断100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
内陆富裕阶层扩大造成的消费需求变化引人关注 238 |
▲第6章 | ▲PAGE TOP |
第7章 |
|
汽车周边事业有望蓬勃兴起
-各领域的法规建设及大型企业的经营动向- 241 |
|
242 |
|
2. 汽车经销商:2020年将建成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网,在整合沿海地区销售网的
同时向内陆扩充销售店的趋势显著 244 |
|
3. 汽车维修:依托保有增大形成各种经营类型,健全法规的同时行业规范化有待关注
246 |
|
248 |
|
5. 汽车保险:依托保有量的扩大,中国有望形成2,000亿元以上规模的汽车保险市场
250 |
|
6. 汽车回收及再利用:伴随保有规模扩大已形成270万辆报废车规模,
到2017年旨在实现95%的可回收利用率 252 |
|
7. 汽车用品:随着大型外资供应商不断强化本地事业,中国维修零部件/
汽车用品的质量逐步提升 254 |
|
8. 汽车广告:通过投放电视广告及聘请明星代言提升品牌形象
256 |
|
9. 加油站:数量扩充至10万家,以中西部地区为中心的设备投资加速
258 |
|
10. 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强化路试课程,对培训机构实施优胜劣汰
260 |